>
>
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

Copyright © 2016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 All rights reserved. 地址:河北省保定市金台驿街86号  电话:0312-2025444
 冀ICP备16027772号-1   技术支持 | 中企动力  后台管理

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

  在古城保定有一所百年名校,她曾与南开中学齐名,以“文南开、理育德”享誉华北大地,培养出了刘少奇、李维汉、李富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,培养出了刘仙洲、侯德封、何作霖、尹赞勋等四位中科院院士,她就是保定育德中学。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,又是什么原因让她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?今天的故事,我将带大家走进育德中学,走进留法预备班。

  育德中学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,辛亥革命前夕为北方革命的总机关。学校创办于1907年,创办人为同盟会河北分会主盟人陈幼云先生,全校教职员工均为同盟会会员,以育德中学为掩护,秘密开展革命斗争。1916年王国光接任校长后,发生了一件载入史册的大事,那就是留法预备班的建立。

  王国光(1883—1971),直隶高阳人,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堂(北京师范大学前身),1907年参加同盟会,1916年出任育德中学校长。王国光主张教育变革,倡导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”,在教学内容上增添了实用手工,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。他们在育德课外工厂做工,不但生产自己所需的丁字尺、三角板等教具,还为高阳一带制造织布梭。

  育德中学这种实用教学模式,与李石曾、蔡元培等人提倡的勤工俭学思想不谋而合。1917年,李石曾专程从北京到育德中学参观,在学校礼堂做了“留法勤工俭学之利益及其可能”的讲演,向学生们宣传勤工俭学的好处与办法:不需要家里出钱就能赴法留学,学习机械和其他科学。育德学生大为感动,当即要求出国深造,李石曾讲到:“要先预备,学法文、学铁工,预备一年再去。”李石曾的演讲也打动了王国光校长。作为同盟会同志、同乡和挚友,两人一拍即合,决定在育德中学设立“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”。

 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,1917年9月,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成立。预备班以“养成专门技艺,实行制造之人才”为宗旨,以初中生和相当学力、身体健康者为资格,修业一年,以法文和铁工为主科,机器原理、工艺图画、土木工程等科为副科。1918年1月,蔡元培、李石曾等人到保定看望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的第一期学生,并为学校师生演说,肯定了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的开办,论述勤俭之风与法国自由、平等、博爱的密切关系。

  名校赖名师。预备班的法文教员由巴黎中国豆腐公司工人李广安担任,虽文化程度有限,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极端负责。机械教员则由刘仙洲担任。1918年,刘仙洲从香港大学毕业,应聘为天津高等工业学校机械学讲师,月薪150元。王国光校长听闻后力邀其回母校任教。身为育德中学第一班毕业生,刘仙洲慨然应允,即便月薪仅有50元,也许久不曾离职。多年后,王国光校长回忆到:“我这种请教员的方法似乎不近人情,他这样的牺牲也是人所罕见”。

  严师出高徒。从1917年8月到1921年,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先后招生4班,毕业学生213人,赴法学生约120余人。其中第一班主要是育德中学本校学生;第二班以湖南籍学生为主,李维汉、李富春、张昆弟和贺果等就是这班学生的杰出代表。刘少奇是第三班学生,但毕业后并未赴法,而是转到上海外国语学校学习俄语,后赴苏联学习。第四班于1921年毕业,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受挫,未能赴法。

  1951年夏,刘少奇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在中南海木工房参加业务劳动时,推刨子手法娴熟,很像受过专业训练的,当时他说道:我这技术还是在保定育德中学时学的。我青年时期在保定育德中学上过一年半工半读……书也读了,身体也很好,还能赚钱了……一年的半工半读,我们学习了打铁、翻砂、车床工、模型工等工种。还学了一门法文。

  李维汉在谈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曾回忆:“我和李富春、张昆弟、贺果等人在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,……在保定的同学一面学习法语,一面学习机械学、机械制图。每人学一种工艺……”

 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,育德中学师生积极响应,当时在校的李富春参加了声援五四运动的请愿示威活动:“消息传到保定后,我们当晚即开会推选了四个代表到北京联络,当时我也是代表之一。参加了天安门请愿回校后,即在保定组织了学生联合会,做了许多响应北京学生的宣传、募捐等工作。”

  正如王国光校长在回忆中写到的:“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之所以在育德中学办成,是因为当时的育德中学极富爱国性、创造性、积极性和挽救整个中华民族国弱民贫的坚定性……”作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保定育德中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,她帮助青年学生踏上了探索科学知识、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,成为保定教育史上的创举,写下了中国教育的辉煌篇章。

  好了,今天的故事就到此结束了。下期,我们将向您讲述《拄拐杖的老学生徐特立》的留法故事。敬请收听。